一、名词解释
很多人把专注力理解为是人的一种态度,也有人把它理解为单独的一项能力。这些种种的理解其实都是片面的。
专注力是认知活动的动力功能。认知活动包括听知觉、视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执行、反馈等活动。认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推动力正是专注力。
二、与注意力区别
注意力也是人进行活动的心理状态,是先天就有的。专注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养,是一个持续且坚持自控的状态。
注意力是大范围的形态,并没有很明确的指向性和社会功能;专注力是有指向性的,包含了意志自控品质在里面,同时也具备社会功能性。
三、影响专注力因素
以下四个方面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专注力状态:
(1)事物本身对我们的吸引程度;
(2)自身与他人在互动中的联结能力;
(3)自身身体状态以及情绪状态;
(4)自身的意志表现。
1、事物本身对个体的吸引程度
人们会对感兴趣的东西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就是有很好的专注力。
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保持持久,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活动本身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大。比如孩子在学习中不专注,不爱学习,记性不好(也可能包含记忆策略不当),很可能就是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对于他们的吸引力不大造成的。而这就需要去改善他们的学习动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他们是否对于学习有自信、充满好奇等因素。
2、自身与他人的互动中的联结能力
也称之为互动专注力。
有很多父母抱怨:“我在叫我的孩子的时候他总是选择性的理我,这是怎么回事啊”。
“我的孩子在学校就不怎么听老师讲课,就是自己玩自己的。”
有些孩子在家很活波,可是在外面就不会和人交流;
有的孩子还表现出较差的规则感。这个规则感跟孩子本身的自我意识发展(我们称它为规则意识)有较大的关系,一般小孩子到4岁左右就会发展出一定的规则意识,会去配合他人的互动。到7岁一般就会能够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
而造成这种互动专注力不足的原因,除了先天的遗传可能会出现的自闭症、多动症、脑瘫等疾病外,绝大部分是后天环境造成的,比如非先天的自闭倾向和多动症,都是可以通过改善环境和训练得到改善的。
这些后天环境的影响包含众多方面,比如:
(1)漠视型互动。小孩子的需求长时间得不到回应;
(2)多话型互动。父母话非常多,俗称唠叨,明明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硬是可以说半个小时,其中还带着强势,小孩子连插都插不上话;
(3)缺失型互动。这样的情况很多,因为城市发展以及社会的影响小孩子很多时候处于独自一个人娱乐的模式,缺失了互动性的娱乐,到了学校根本就不晓得怎么跟老师和同学互动,有的甚至连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都出了问题;
(4)攻击型互动。这一类型的大多数是因为父母的脾气不太好了,孩子从小就生长在充满了攻击性情绪的环境中;
(5)约束型互动。孩子从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是他们的天性,但是父母打着保护他们旗号,这不能碰,那不能玩,伴随着吓唬;
(6)高期望型互动。父母总觉得孩子不够好,期望他能做的更好,小孩子为了赢得父母的喜爱,去适应父母的要求,甚至会用谎言去弥补。如果再加上批评和责备和比较,更是雪上加霜了;
(7)中心型互动。生活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包含溺爱。等等。。。。这时我们可能就需要用互动训练来帮助孩子改善互动专注力了。
3、自身身体状态和情绪状态
身体状态就包含感统能力了,比方写作业慢,粗心,动来动去,丢笔少划,左右颠倒等;自身的感统能力的发展不足是导致这些现象的一部分原因;
而情绪状态,就是包含了小孩子对于抚养人、老师等人产生的情绪,其中有愤怒的也有恐惧的,也包含小孩子的不自信,畏难,爱表现,夸张表达等等。
4、意志力水平
意志力不建议小孩子很小就去训练。意志训练一般用于成人或12岁以后的孩子。比方说冥想,静坐,坚持做一件事情等等。
四、提升专注力的方法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学会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孩子在不同时期,其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按照学龄阶段划分,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三四年级的孩子,可坚持到30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年级,便可增加到40分钟以上。
2、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
3、要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既然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那就要安排好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学习一会,休息一会或玩一会,这样的安排好像是学习的时间少了,但其实是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当我们给孩子进行了合理的作息安排后,我们就可以要求孩子,孩子要能动能静,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不能集中,甚至可以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该玩时,痛快地玩,该静时能很快静下来,时间安排要有规律,孩子每天要有一、两次较长的“安静”时间,这时全家要配合地进入“安静”状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玩“静”的游戏,如搭积木、画画、折纸、走迷宫等。对于孩子好的表现要及时表扬。以便逐渐在孩子的生物钟里形成一个安静时段,并逐渐有意识地延长这个时段。
4、家长不要以关心之名总去打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一会削只苹果送过去,一会送一杯开水或饮料;一会关照要保持距离、注意保护眼睛,一会提醒多穿一件衣服、当心感冒;一会批评孩子什么不对,一会又表扬孩子现在表现不错,如此这般,既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弄得孩子心烦意乱,哪里还能专心学习呢?
5、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
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必须在八点钟之前完成作业,否则,周末就不能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
6、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
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们的“工作”之后,给予孩子鼓励:“你能这么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呀!”并及时和孩子分离他的感受,让孩子有意识地把做这件事时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事情中。
7、不要替孩子贴标签。
即便你家孩子的专注力不强,比如大家都坐定位置准备用餐了,他才姗姗来迟,那也不要对孩子说出负面的话语。对他们来说,这就等于贴了一张负面标签在自己身上,那样只会让孩子否定自我,而且会造成孩子对孩子的反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8、赞美孩子努力的过程。
不要将结果看得太重,即便孩子还没有达到大人的要求,但只要他有了积极的表现,家长也同样可以赞美。当亲朋好友打电话来的时候,家长可以在电话中向他们赞美孩子的努力表现。
9、找出让孩子专心的办法。
这里的“办法”针对的是感官。有些孩子特别容易被视觉刺激的东西吸引,有些则是触觉,也有可能是听觉。在了解到哪一种感官刺激最能吸引孩子之后,家长就能够因势利导,轻松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10、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
父母的唠叨和训斥只会让孩子对相应的事情产生厌烦,从而注意力更不可能集中。不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11、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与家庭环境有关。当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家长在做什么。如果家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孩子就能耳濡目染。此外,要注意排除干扰孩子学习的因素。孩子的房间内应尽量少布置一些图画或照片;孩子学习的地方,尽量要远离他平时玩的玩具;孩子的学习用品,也要尽可能地简朴,防止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学习时要尽可能地保持安静,少给孩子呈现与学习无关的刺激。在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应拉上屋子的窗帘,不可开电视或收音机,以免打扰孩子。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不要时不时地去看孩子。
12、给孩子适当的奖励。
比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了作业,家长不但要从言语上加以表扬,还可以辅助一些别的奖励。同时,还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个假想的竞争对手,提醒他“谁每天晚上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还有时间看动画片什么的”。
13、帮孩子创造成就感。
成功的喜悦感可以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当孩子顺利达到家长的要求时,可以奖励一个小红花。在集满脸10朵小红花之后,就可以给孩子买一本他喜欢的书或是一件玩具,让孩子在成就感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14、将工作合理分割。
孩子的稳定度不如成人,如果要求孩子一次性解决需要长时间专心才能够做好的事,当然很难收到效果。这时不妨先仔细观察一下,看孩子专注的时间按能够持续多久,然后把工作量做合理分割。如此一来,对孩子的要求一开始就落在了合理的范围内,然后再协助孩子逐渐拉长工作时间。
15、提高孩子的抗干扰能力。
培养孩子的抗干扰能力,尤其是情绪带来的干扰(如内心骚动、内心忧虑、心理压力、学习恐惧、特别兴奋、生气愤怒、哀伤悲恸等,都会严重影响注意力的集中)。提高抗干扰能力,能使孩子适应各种环境,不管在何时何地、客观条件如何不如意,都能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想做的事情上。
16、当你不得不训斥孩子的时候,你不能简单、粗暴地骂他一顿完事,而是要注意方法。
同时,还要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应该怎么去做。一般来说,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遇事不愿意多加思考,因此当他犯错误的时候,你就要乘机给他提供一些进行思考的机会,并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7、注意说话的语气与指令。
家长一旦着急起来,在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不耐烦的语气。另外,如果家长所说的话不是很清楚,也会让孩子感觉无法理解。因此,在与幼儿对话时应使用温柔的语调,重复、清晰的叙述指令,亲身示范给孩子看。例如先带孩子看时钟到了极点,然后提示孩子应该做什么事,最后带领孩子一起去完成那些事。
18、你必须明白,孩子的行动都不是故意的,不要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同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自然会有很大的好转。因此,做父母的要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望,要根据事情发生的具体情况,沉着、冷静、富有智慧地加以应对和解决。
19、教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家长应当认识到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一种心理因素,完全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提高的。
不要把它当作孩子性格上和意志上的缺陷,批评和责怪孩子。家长要教育孩子如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比如:上课如何注意听讲,怎样注意观察事物,如何排除干扰等等。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地方。
20、选择适当的学习书籍。
家长可以给年幼的孩子买一些内容活泼、字迹醒目的书。让他们尽量去读懂书中的内容,培养孩子读文字书的能力,逐步加长他们读书的时间。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尽量让他们少看连环画、卡通一类的书。
21、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运动能促进人的体能,增强人的协调性和专注性,尤其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对于发育不够好的孩子,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辅以治疗,注意营养,提高孩子的身体机能。
22、进行注意力的训练。
提高注意力的训练,可以从加强孩子的观察能力入手,让他们较长时间集中精力进行观察,同时要利用一切机会,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一些能够帮助静心,需要有耐心,需要集中精力的需要认真观察的文娱活动与游戏都可以用来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可以让孩子去学习某种乐器,制作航模、船模、车模,或者学画画、练字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由短逐渐加长,做到能够长时间集中精力。
23、学会给孩子“戴高帽”,即表扬、鼓励孩子,从积极的方面去评价孩子,努力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当孩子在某一时刻在专心学习的时候,就要立刻给以表扬,给他贴上“爱学习,非常专心”的标签,这样当他面临学习任务时,他自然就会以他自身标签的形态——爱学习、非常专心来表现自己。
24、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明代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琮仁曾经说过: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戏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段话充分说明游戏在教育儿童过程中的作用,儿童一向对游戏最感兴趣,也玩得最致志,所以说游戏也能训练孩子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25、注意饮食、睡眠。
平时控制一下孩子的饮食,少吃糖、罐头饮料、方便面等,不食胡椒、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适量吃些苹果、梨子、葡萄等,多吃深绿色的蔬菜、海鲜、大豆、瘦肉、南瓜、花生等。注意睡眠适中,一般7岁儿童平均每日需要11小时,10岁儿童每日需要10个小时,到了12岁就可以与成人差不多的每日睡9-10个小时,这些都有助于大脑对注意的调控能力。
26、给他尽量多的爱。
让他感到你是爱他的,愿意帮他的,他会有安全感,能够听你的话去完成任务。不要让他怕你,怕也不会使注意力集中。
27、家长陪孩子读书不可提倡。
事实上,正如一位权威人士所说:“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则是由于父母过分关注他们做作业,甚至包办代笔。”大多数儿童教育专家都不赞成家长陪孩子读书,因为家长总会情不自禁地敦促孩子不要这样做,而要那样做。天鹅之路原创,这些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更易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28、适时解除孩子内心的忧虑。
当孩子心理压力比较重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许多孩子害怕考试,尤其是害怕一些被家长们告诫为“将决定一生命运”的考试。为此,孩子们经常心猿意马,甚至胡思乱想。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们自然就无法专心学习。因此,但凡优秀的家长,都是孩子称职的心理安慰师。
29、让孩子了解坚持的重要性。
在事情刚刚开始或者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如果孩子开始抱怨“我不喜欢做这件事”,那么家长可以告诉他,并不是他不喜欢,而是他不够专业。当孩子开始某项学习课程后,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倘若不继续下去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把最后的决定权留给孩子,让孩子了解到坚持的重要性。
30、身教不可少,家长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要让孩子安心学习,家长首先自己安下心来,可以读读书,看看报,做一些不出声,不惹孩子发生兴趣的事。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学习气氛良好的空间,远比坐在孩子身边加以监督有效得多。在孩子学习时,不要过度关心地叨唠,问这问那,更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房间接待客人,干扰孩子,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
31、善用有效辅助品,当家长明确得知孩子喜欢某项物品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物品来加强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孩子喜欢有卡通图案的拼图,那么家长就可以使用拼图让孩子先稳定下来,然后再慢慢增加拼图的片数,以延长孩子专注的时间。或者使用沙漏计时,如果单纯跟孩子描述3分钟有多久,孩子可能觉得好抽象,那么可以使用沙漏做说明,滴完一次就表示3分钟时间到了。这样一方面能吸引孩子对时间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观察。如果沙漏滴完了,孩子却仍然在继续做原来的事,那就明确表示孩子有进步了。
3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反应力。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缺乏体育锻炼,而注意力不集中和发育有关。体育锻炼不仅提高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的。因为在大运动中,孩子的各部肌肉、神经和感官都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想要做的动作,也就是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要好。如孩子跳绳时,眼要看,手要摇绳,脚要准备什么时候跳起来,这些的配合都要经过大脑的指挥才行。精细动作比如在折纸时,孩子的眼睛和手都要配合起来,才能折好纸。这就叫“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协调的人,大脑的指挥能力很强,控制各部肌肉、神经的能力很强。这样的孩子不论在运动时,还是在长时间静止时,都是有极强的自控力。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他的大脑的指挥能力和控制能力就很差。除了做事和运动时显得笨手笨脚外,就是在坐着时,也难于长时间地坚持,他会感觉到腰酸背疼,全身难受,只有动来动去才觉得能够舒服一些。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精神有很大部分去注意自己的难受,而不能去参与该做的事情当中,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33、提高孩子的极限能力。
每个孩子注意力各有不同,测量孩子的注意力可以用一个极限能力的概念来衡量。也就是专心做某件事情的最长时间。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不断提高孩子极限能力。也许孩子一开始只能坚持十分钟,那么,提高到十一分钟就是我们第二天的目标。这个过程中有一定的强制性,通过这种强化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会迅速提高。训练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一些孩子在刚开始学习某样东西的时候,由于有兴趣,就会比较专着,可学着学着,兴趣下降,注意力也就下降。这时候,我们不要轻易改变孩子每天的持续时间,可以让孩子在可以接受的某个固定长的时间下,坚持一段时间。很多情况下,家长以孩子吵闹或没有兴趣为由,随意减少孩子的学习时间,这不利于孩子注意力的提高。
34、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和成才关系密切,大量事实都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孩子喜欢的事情、从未见过、听过的事物,都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兴趣是观察、专心的动力,给孩子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因为儿童喜欢东瞧西望,目的性不强,抓不住要领,因而得不到收获。因此,家长应有意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比如,玩游戏的时候,要进多少关;观察事物时,引导孩子抓住本质,从浅入深。不要一会儿叫做这事,一会儿又叫做那事。家长不要整天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要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觉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并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是因为老师所讲得课都听懂了,那么,我们不妨让孩子学习一些其它东西,也可以让孩子超前学一些东西。这个时候,家长要切忌对孩子的过度要求。比如,每次都要接近100分,或者不允许偶尔有成绩落后的时候。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对孩子严加指责,这只能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35、要明确做事的目标。
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在学习中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如果学习缺少良好的学习动机,可能造成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稳定愉快的情绪,这就给完成学习任务带来一定的困难。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人,大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志,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比尔?盖茨童年曾痴迷计算机,数学家陈景润童年痴迷看书、做题,昆虫学家法布尔在童年观察昆虫习性,从早到晚伏在大石头旁看蚂蚁搬家。正是这种长久的专注,才使他们有了日后的成功。
为此,我们不能为了注意力集中而集中,应该更多地关心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对目标的达成,而不是是否精力集中。如果孩子达成了目标,对孩子上课不听讲、做小动作的行为应该给予宽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目标的制定上需要合理。孩子考了90分,没有考100分,就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就属于过度的要求,不恰当的联想。因此对孩子的严厉要求,反而可能导致副作用。
36、要从生活习惯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切从对小事的处理开始。比如,做事前先确立明确的目标,鲁迅曾告诫:“与其每天想一百件事,不如每天做一件事。”每天要养成执行计划的习惯,不能做事做一半;
(1)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在学习中停止无关的活动,不要一边做作业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
(2)要求具体、认真,如擦桌子、椅子腿等旮旯处,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细致和耐心
(3)要求孩子准时就寝、起床;
(4)按时饮食,15分钟饭吃完,不吃完,饭收走,到了吃饭的时间如果不吃饭,家长应停止“供给”吃饭中间的全部零食;
(5)玩具用过就还原;
(6)改进读书方法,限时、限量,促进视觉及大脑高速运转。
(7)做事要认真做好,否则重来;
要注重品质形成中具有本质意义的举足轻重的“小事”,关键在于“及时”、“彻底”。
37、培养阅读能力。
读书的目的就是理解书的精神实质,记住书的主要内容,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在深入思考书中所讲内容的深刻含义时,必须聚精会神,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说在阅读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是理解和记忆的前提条件。那种随意乱翻,心不在焉的读书是没有什么收获的。
阅读教材或有关参考资料,精读其它书籍时,要想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集中注意力,而且把读书与训练注意力结合起来。许多着名的学者都很注意这方面的自我训练。如有的人在读书时,就经常在一些重要内容旁边写上注意,特别注意等。也有的用划符号或用“!”“”以及“☆”作记号以引起注意。
38、限制孩子们的玩具。
至于孩子们到底应该拥有多少件玩具,专家们的意见还不统一,但许多人认为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两打(24件)就足够了。但这其中不包括图书。研究发现,阅读对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自信心有很大帮助,与此相反,电脑和电子游戏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它们剥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这些正是孩子们最宝贵的天性。
39、丰富孩子的生活。
学习是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脑内氧气,若望子成龙心切,整天强迫孩子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活动,必然造成孩子大脑疲劳而精神分散。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40、利用游戏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即使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15分钟。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好转。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定的具体训练,以提高注意力,适应课堂生活。现举其具体操作方法以作参考:
(1)玩扑克游戏,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
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2)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错误,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可以给予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3)玩“开火车”游戏。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他参加,那就更好了。现以三人为例,方法是: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语言来开动“火车”。如,父当作北京站,母当作上海站,儿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这种游戏气氛有利于儿童教育,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乐此不疲。
(4)玩乒乓球干扰注意游戏。
本来一个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边再有人进行干扰,你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比如你在做作业时,旁边正上演吸引人的电视节目,你就会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绕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来。家长在旁边进行捣乱,但不能碰到他的身体。一会儿拍手跺脚,一会大喊大叫,还一边说“掉了!掉了!”孩子为了不输,又不得不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继续完成游戏。此外还有类似的这种游戏,对提高注意力非常有效。
当然,培养儿童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家长可根据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41、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
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孩子的注意力能逐步南昌市,理解能力也会增强。
42、做些醒脑体操。
如轻轻拍自己的后脑勺;用手捂耳朵,一按一放短促地、低强度地震动耳膜;把嘴张大再合上;或扭脖子,前后左右旋转,低头仰头,左右倾等等。
43、在嘈杂的环境中,练习阅读,可用铅笔或用手指,指着书上内容,一行一行往下读。
44、练习静坐。
腿放平,身子坐正,眼睛盯住前方的某一中点,头脑想象前方有一个物体或思考某一问题。如此反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