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脑机接口前沿交叉研讨会

复旦大学积极推进脑机接口“科技创新策源”与“临床需求牵引”双轮驱动融合发展路径,本次会议将针对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神经科学机制、电极与芯片、闭环神经调控技术及临床创新需求等前沿进展进行研讨,推动神经科学、工程技术与临床医学跨学科合作。
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中心将牵头发布“复旦大学脑机接口公益基金—脑机接口交叉研究”、“复旦大学脑机接口公益基金—意识障碍交叉研究”开放课题奖学金项目,以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研究能力的学生,培育脑机接口领域交叉研究探索与临床转化方向,促进医工交叉合作,提升学生协作能力,为脑疾病诊疗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会议信息

主办单位: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调控分会
承办单位: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教育部“健康老龄化智慧医疗”工程研究中心
会议时间:2025年6月28日(周六)9:00-17:30
会议地点: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会议室交叉二号楼E1006
报告嘉宾
舒友生教授,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
个人简介:1999年获中科院上海脑研究所博士学位,此后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回国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2013-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020年至今,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教授、常务副院长。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人才项目的资助。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等。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生理学会转化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致力于从神经元兴奋性和神经环路电活动调控的角度阐明正常脑功能的机制和脑疾病的发病机理,探索针对不同脑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策略。原创性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PNAS等学术期刊上。
宋恩名,青年研究员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入选国家级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上海市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上海脑中心-求索杰出青年计划研究组长。从事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电子系统研究,工作围绕用于全脑维度脑电放大传感功能研发。近5年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文27篇(2020-2025年),包括Nature Materials(高被引)、Cell、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Science Advances、PNA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获2项脑内植入封装技术的美国授权专利。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人亚太区、上海科技青年引领计划35U35、达摩院青橙奖潜力奖、复旦大学2024年度十大进展提名奖(第一完成人)、联合国工业组织科创进步奖、MINE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等。担任第一届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脑机接口与交互分会委员、任职多篇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副主编/客座编辑/青编:如《Brain-X》、《Small Methods》、《The Innovation》、《Research》、《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等。
黄雅,青年研究员复旦大学纤维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院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纤维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青年研究员。于2015年和2020年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并于2018年获东京工业大学有机与高分子专业双硕士学位。2020年至2024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开展柔性触觉反馈器件与柔性生物电子器件相关研究。2025年加入复旦大学纤维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院,研究领域涵盖柔性材料合成、微纳器件设计及系统集成,涉及新型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并探索其在信息反馈、智能交互、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表SCI论文五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Electronics、Science Advances、Matter、Nano Letter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海外)、上海市白玉兰人才等荣誉。
胡瑞萍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硕导,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目前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言语康复专委会常委,上海市康复医学会言语治疗专委会主委、吞咽康复专委会副主委、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研究方向:神经调控康复和失语症康复、认知康复、吞咽康复。研究成果在Q1 TOP期刊Elife上发表,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上海市卫健委项目等多项,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奖项。
王水源研究员,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微电子学院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微电子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主要从事新型神经形态器件与仿生电子应用研究。以一作/通讯在Science、Nature子刊(7篇,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 3篇、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 2篇)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6篇入选ESI热点(领域前0.1%)/高被引(领域前1%)论文,累计被引3450余次(谷歌学术)。主持国自然基金委、JKW、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集成电路领域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基金课题。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真空学会优博论文奖、中国电子学会集成电路一等奖、复旦大学“学术之星”等荣誉。
秦亚杰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教授,兼聘于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模拟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设计研究,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为高性能传感芯片与柔性混合电子系统。在《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Circuits and System》、《npj Flexible Electronics》、《IEEE Sensors Journal》、《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s and Measurements》、《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mall》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项目课题、上海市科技支撑课题等科研课题。具有丰富的工业界合作经验,多项芯片和集成电路IP研究成果在合作企业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近年来组织、协调校内医工联合团队,研发的可穿戴多模态重症监护系统于2022年参加中国科技第一展--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创新产品展引起了深圳卫视、南方报业等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与关注。
江雪副教授,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IAAM Fellow,中国声学学会检测声学分会、医学超声分会委员。主要致力于超声脑调控的前沿物理声学效应和交叉应用研究,以突破常规性能的特殊声波操控为手段,实现了在高性能超声器件设计和医学诊疗中的应用。已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包括Science,Adv. Mater.,Phys. Rev. Letter.等综合、物理和生物医学类期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国自然优秀青年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领域项目等,参与国自然创新群体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获MIT科技评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达摩院青橙奖最潜力奖、上海市曙光人才、IAAM Scientist Medal、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上海市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等荣誉。
陆蓉蓉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个人简介: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哈佛大学医学院全球临床研究培训项目高级研究学者,NHNN访问学者。目前任上海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业委员会神经调控与康复学组副组长,《中国运动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审稿人。主持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各一项,上海市科委2023医学创新项目一项,上海市残联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及多项上海市科委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15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篇。参译康复专著3本。
于玉国教授,复旦大学智能复杂体系实验室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智能复杂体系实验室,教授,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神经科学博士后,曾任耶鲁大学副研究员,获上海市东方学者和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称号。中国计算神经科学学会、脑机融合与生物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等学会委员,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Front in Comp Neurosci和Cogitive Neurodymics等期刊副主编。主持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和国自然基金等10余项。在Nature, PNA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J Neurosci等发表SCI论文80余篇。 研究方向:脑启发的智能复杂系统理论和神经计算机制。
胡荣峰青年研究员,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入选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并主持科技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等。2017年3月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2017年5月-2021年3月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博士后训练。2021年6月加入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1)解析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大脑神经环路以及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2)脑-体互作调控机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Neuron和eLife等学术杂志上,并受邀在Neuron、Trends in Neurosciences和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等权威杂志发表独立通讯评论文章,也受邀担任Cell等权威杂志审稿人。
李世斌青年研究员,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双聘专家,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上海市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美国睡眠研究会杰出青年研究员,美国大脑与行为研究基金会NARSAD青年研究员。研究聚焦睡眠觉醒调控与睡眠障碍的产生机制和治疗策略,神经调控,及神经免疫调节。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Sleep、Anesthesia & Analgesia、Cerebral Cortex等学术期刊,以共同作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担任Sleep Research编委,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Metabolism、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等学术期刊特邀审稿专家。
Valerie Voon特聘研究员,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个人简介:英国剑桥大学的神经精神病学家和神经科学家,高级首席研究员和医学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英国神经精神病学协会(British Neuropsychiatric Association)前任主席,复旦大学类脑智能与科学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她发表了200多篇同行评审的论文和书籍章节,其中包括 Neuron, Lancet Neurology, Biological Psychiatry, Annals of Neurology, Brain 等高影响力期刊。她的研究被广泛引用,其H指数为 89,其中 60%以上的工作属于全球神经科学领域引用前10%。Voon博士在中国广泛开展针对精神疾病的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方面的合作研究。她目前的工作重点是运用神经认知、影像学、电生理、计算建模及神经调控等多模态方法研究成瘾与强迫相关决策机制,识别可调控的解剖/功能性生理标志物,为侵入性与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提供靶向依据,最终优化临床干预方案。
吴雪海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教授,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副主任,华山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颅脑创伤和神经重症亚专科组长,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负责人。哈弗大学麻省总院MGH神经外科、匹兹堡大学附属医院UPMC神经外科、马里兰大学休克创伤中心、华盛顿大学Harborview Medical Center神经外科、梅奥Mayo Clinic Arizona等著名医院访问学者。2011.10应邀参加在意大利罗马的第14届欧洲神经外科大会作为Breakfast Seminar特邀讲者,并主持神经创伤专场的平行会议。专注颅脑创伤和高血压脑出血的诊疗,擅长颅脑创伤手术、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脑脊液漏修补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颅骨缺损重建修补术、复杂脑积水的诊断和手术;尤其擅长各种神经危重症的监测和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上提出了新机制和新疗法;根据脑室压力不同而导致的病理生理特征提出了脑积水新的分类方法。 专注于意识障碍、高级脑功能障碍的研究和治疗,是国际脑损伤协会意识障碍工作组(DOC-SIG)成员。作为主要作者论著发表于神经科学和神经影像国际一区权威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Annals of Neurolo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Cell reports、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等。其意识研究成果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之一。目前是Nature子刊Brain Imformatics杂志的Associate Editor;作为第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子项目等。作为第一专利权人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现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五届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上海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副组长等。
陈颖主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个人简介:康复医学科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治医师。擅长神经功能损伤后的康复评定与治疗,熟悉多项颅脑损伤后的电生理检查。发表了SCI文章及核心期刊中文文章十余篇。
孙锦华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的临床诊疗工作,主译、参编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文章60余篇,在20余个学会任职常委、委员等职务。
邓娟青年研究员,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
个人简介: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神经所,2018-2020年在中科院神经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21年加入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主要从事慢性痛及痛觉相关情绪的细胞和环路机制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面上项目,上海市“启明星”人才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求索杰出青年”计划等项目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Neuroscience、Cell Report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课题组长期的研究兴趣是综合运用病毒示踪、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动物行为学及电生理学等技术方法揭示慢性痛及痛觉相关情绪处理的细胞及环路机制,为慢性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向下滑动查看
刘艳颜青年研究员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个人简介:国家优青,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3/5),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A类);长期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开发及神经调控应用;发表Chem Rev,Acc Chem Res,Sci Adv,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等论文20余篇;担任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副主编、无机材料学报、Medmat青年编委等。
王守岩研究员,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个人简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健康老龄化智慧医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调控基础与转化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调控分会主任委员,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执行负责人,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类脑智能创新基地(国际合作)执行负责人。中科院“百人计划”、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333高峰人才、苏州市紧缺人才。1990-1994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1994-2000年生理学专业硕士与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并留校任教,2002-200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生理系和功能神经外科从事博士后工作,2007-2012年为南安普顿大学任讲师,2012-2017年任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医用电子技术研究室主任,2017年进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近五年承担了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专项、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十余项,承担项目科研经费逾三千万元,申请发明专利三十余项。长期从事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神经信息处理与建模研究,推动前沿神经技术转化应用。
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
为服务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领域国家重大交叉融合战略需求,打造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原理探索、颠覆性技术突破与医疗健康应用新质生产力创新引擎,复旦大学于2024年5月正式批复成立了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依托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联合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大数据学院、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附属华山医院、附属儿科医院7家单位共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