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翔主任师从脑科学泰斗韩宏宇教授
师从美国神经科学家斯宾逊博士
以下是戴翔主任在参加人体科学学术研讨会上做的报告,发给大家,供研究学习参考。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戴翔,是一名脑科学研究的爱好者和践行者。
首先感谢会务组各位老师为本次会议的顺利进行背后所默默付出的努力,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无私分享,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我在全脑教育的领域经历了16年的时间,同时也肩负着相应的责任,在这其中,让我最为欣慰的是,在这个行业中很荣幸地得到了韩宏宇和斯宾逊两位恩师的教诲和引领,让我在脑科学这条路上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毅力前行。
我是2006年师从于中国全脑教育第一人、至圣先师韩宏宇教授,能成为韩教授仅有三位亲传学生之一的学生,真是不胜荣幸,也是十分不易的事,后来又在恩师韩教授的推荐下跟随美国神经学科学家斯宾逊博士继续学习。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西方文化与脑科学的发展和差异。所以,今天应组委会的邀请,我将进入全脑行业以来的一点见闻和感想分享给大家,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的主题是《让脑科学从研究走向应用》,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分享:
第一分部:关于脑科学研究
第二分部:关于脑科学应用
第三分部:关于脑科学团队建设
下面,我就先从第一部分脑科学研究与大家汇报。
关于“研究”,是指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对于“脑科学”,我们到底研究什么?我们知道大脑的真相吗?我们了解大脑的性质吗?我们掌握大脑的规律吗?就这些问题我们分别来谈一谈。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蒲慕明主任所论述的过去200年,脑科学的进展。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可能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物体——结构复杂、功能复杂,比最大的超级计算机不知道还要复杂多少倍。这个复杂的物体是怎么出现的呢?它是生物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奇迹。
大脑外面有皱褶的这层叫大脑皮层,是所有重要的脑功能的关键区域。理解大脑,不仅要知道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还要知道大脑皮层里那些复杂的核团的功能。为理解这些问题,科学家至少花了200年时间。
在过去200年里,脑科学到底有哪些进展?
现在,我们对大脑的了解,比如大脑如何处理信息、神经细胞怎样编码和传导信息、信息如何从一个神经元交互到另一个神经元……这些传导机制都理解得比较清楚;对不同的神经元做什么,在各种功能中会产生什么反应,也很清楚。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诺贝尔奖涉及的神经科学中的重要发现都跟大脑的信息编码、储存相关。
但是,我们只对神经细胞如何处理信息了解得很清楚,对整个大脑复杂的网络结构了解不多。
到底是什么原理使得神经细胞在某种情况下发生某些反应,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对大脑中的信息处理不太了解,对各种感知觉、情绪,还有一些高等认知功能——思维、抉择甚至意识等,理解得比较粗浅。
虽说脑科学已有相当的进展,但是未知的比已知的要多得多。打一个比方,脑科学现在的处境,相当于物理学和化学在20世纪初期的处境,有很多事情已经搞清楚,但是重大的理解和突破还没有出现。
所以现在的脑科学是生物科学里比较神秘的领域,从这点来说,脑科学将成为未来生命科学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脑科学就是前沿科学,不但在这个世纪,甚至下个世纪依旧是前沿科学。
目前最关键的问题?
脑科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对脑的各种功能和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知道得非常粗略。
我们知道大脑不同皮层的部位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说,大脑后方是管视觉的,最前方的上方有管运动的、管感觉的、管嗅觉的,前面还有管语言的区域。假如大脑出现损伤,比如脑卒中(俗称中风)以后,受损区域对应的功能会丧失。
目前,我们只是大致理解脑区和功能的关系,但更多的细节就不清楚了。
现在应用非常广泛的脑成像技术,即正电子发射图谱、扫描图谱的技术叫“PET”,大医院里都有。PET有什么好处?它可以告诉人们,大脑里哪些区域有电活动,如果有电活动就表明这个区域有功能正在进行。如果电活动异常,表明这个功能出现异常。
比如我们对大脑功能正常的人进行测试,让被试者在机器里躺着,给他看几个字,你会发现他大脑后方有电活动,表现为 葡萄糖使用量的增加。被试的人体内的葡萄糖带有放射性,是被单独注射到血液中的。研究人员据这种现象可以很快知道被试的人的大脑有活动。
给被试的人听几个字,他听觉区就有电活动。我们现在对这种情况可以做到实时观测。叫被试的人说几个字,大脑左侧的语言区就有反应。
但是让被试者闭上眼睛不说不讲不听,回想刚才看到的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其大脑里到处都有电活动。这个奇怪的现象说明思考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它牵涉到大脑里的很多区域。
为什么只是想几个字的意义,大脑网络就全部开始活动?要理解这点,目前还相当困难,需要知道大脑全部的未知奥秘。
《Science》杂志在庆祝创刊125周年时,邀请全球几百位科学家列出他们认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前沿科学问题,最后归纳为125个,其中有18个问题属于脑科学。排在最前面的,包括意识的生物学基础、记忆的储存与恢复、人类的合作行为、成瘾的生物学基础、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引发孤独症或者叫自闭症的原因,这都是大家关心且未被解决的重大问题。尽管该问卷是10年前做的,但我们现在公认的重大脑科学问题依旧未变。
要理解这些问题,就要知道大脑的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像电线(缆)一样复杂,人脑中,上千亿的细胞连在一起,送出很多导线——我们叫轴突,跟其他细胞做联接,最终形成了这一网络。
大脑网络非常复杂,神经元数目众多。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而且每个神经元的放电模式不同,编码模式不同,信息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所以,要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如何工作,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更好地理解这个网络。
刚才所说的成像手段,提供给人们的是一个分辨度在厘米或毫米阶层的宏观视野。在这个范围内,大致可以看到神经束在脑区之间的走向。
每个神经束都由成千上万的神经细胞纤维构成。要进一步知道细节,必须在介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状态层面对神经环路进行研究,了解每一个神经细胞如何跟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细胞进行联接,并输送信息,在各种功能时 有什么活动。
还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下对细胞进行观察,从微米到纳米层面,这样的微观尺度会让人看得更精细。
目前,神经科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从已知的宏观层面进入介观层面,进而理解大脑网络结构的形成与功能。
举例来说,我们把小老鼠的52个皮层的神经细胞用荧光标记后切片,重新构建它的三维结构,其中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神经细胞。
这张图片来源是神经研究所严军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提供的。
从这张三维重构52个小鼠皮层神经元的轴突全脑投射图谱中,发现,大脑的复杂性难以想象。这仅仅是52个细胞,人脑有上千亿细胞,真正要分析起来,困难是有多大啊!即使是这52个细胞,也还有不同的种类,它们在大脑中分布的规则也不一样。
这是目前神经科学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所以,未来脑科学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在介观层面上弄清大脑的网络结构,即图谱结构。
而我们说研究脑科学,就要搞清研究的方向,不要一阵风或者人云亦云等,我的导师曾经提示我,要求我思考脑科学的未来、研究脑科学围绕三个发展方向:
第一,要理解大脑
这是我们理解大自然的终极目标之一。我们常常提到神秘的外太空,对于人类来说,宇宙中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其实,我们的大脑里也有一个宇宙,人体的这个内在宇宙,它的结构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这是我们未来所要了解的。
了解这些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让我们对自然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有很重要的应用——模拟大脑,创造出像人一样智慧的机器,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也是脑科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第二,在人口健康方面,大脑是如此重要,我们要保护好大脑、促进智力发展,防止大脑的衰退以及脑疾病的产生,也是脑科学未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科学家经过4年讨论,才在2018年正式确定了中国脑计划的内容。世界各国都有脑计划,美国、日本、欧盟的脑计划规模都不小。中国的脑计划筹划了4年,在2019年启动,这项计划也是中国脑科技的未来。
这项计划其中一项要做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形成各种新型的医疗产业。
另一项是类脑人工智能、类脑计算、脑机接口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技术,这个领域对于未来的人工智能产业具有重大影响。
这就是目前中国脑计划的方向,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脑计划相比,虽然我们的计划启动得慢,但我们的设计是最圆满的,希望它的实施也是最圆满的。
发展方向之一:理解大脑。那么,大脑认知的原理是什么?
第一个是基本的脑认知功能。我们的感觉、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包括感知觉、学习和记忆、情绪和情感、注意和抉择,这些都是基本的脑认知功能。果蝇、小鼠、猴子,甚至斑马鱼等很多动物都有这种基本功能。
至于高级的脑认知功能,只有灵长类以上比较高等的动物才有。
包括共情心与同情心——你悲痛了,我也感到悲痛;
社会认知,在社会群体里面的认知;合作行为,人的合作行为是非常特殊、非常复杂的;各种意识,比如人的自我意识;语言,人类的语言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非常复杂的语言。
了解上述认知功能产生的情况,对于设计类人脑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具有重要意义。想要设计出不仅能够理解语音、辨识语音,还能理解语义的人工智能设备,还需要知道人的大脑是怎样处理语言的。
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先有模拟动物。我们不能直接在人体上做实验,因为涉及到伦理问题。
由于猕猴的大脑结构跟人非常靠近,是很好的模式动物。所以我们要先在猕猴等动物身上进行各种操作,查找工作原理,之后引申出开来,看看人类的大脑是否与此相同。
在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里面,最关键的还是要制作出全脑神经联接图谱。我们需要知道大脑里神经元的种类、神经元的类型怎样定出来。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做相关研究,我们中国也要做。
了解了神经元类型之后,还要弄清楚各脑区每一类神经元的输出纤维跟输入纤维,以及它们要送到哪里去,这是结构图谱。
有了结构图谱,我们才能摸清它们的电活动,看看电波什么时会出现,又是如何传导信息的,这就是活动图谱。全部图谱出来后,才能够解析神经环路的最终功能。
发展方向之二:疾病诊断与治疗
在我国,脑科学的一项重大应用就是为健康服务。如何维持健康的大脑发育以及智力发育,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延缓大脑退化,这些都是健康生活所必需的。
对于老龄化社会而言,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个大问题。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亿多,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甚至超过了印度。与此同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新生儿的寿命期望值是65岁,中国已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
那么,防治各种与老龄化相关的疾病显得非常重要。以大家最常听到的阿尔茨 海默症(老年痴呆)为例,假如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到2050年,全世界会有超过1亿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平均1/3的人有发病的可能,这不是一个小数字。
如果中国脑计划能够在15年之后,把老年痴呆的发病期从85岁延缓到95岁,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其实,不仅是老年痴呆,其他疾病也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包括各种神经类和精神类疾病在内的脑相关疾病,是所有疾病里社会负担最大的,占到了28%,超过了心血管疾病,也超过了癌症。因此,重大脑疾病的诊断和干预是未来脑科技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什么是重大脑疾病?比如说,幼年期的自闭症或者孤独症与智障,中年期的抑郁症和成瘾,阿尔茨 海默症与帕金森症等老年期的退行性脑疾病等等,都属于重大脑疾病。
只有充分了解它们的机理,才能够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我们在这方面的了解有限,尤其是对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类疾病,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可能还需要几十年时间。
不过,我们也不可能等到把致病机理完全搞清楚了才去治病,所以在致病机理完全清楚之前,必须研发出各种脑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一旦有了诊断指标,就可以进行早期干预。比如说记忆开始衰退了,有哪些手段可以减缓或延迟衰退。这些干预手段可以是吃药,也可以是物理、心理或是生理干预。
玩游戏也是一种干预手段,它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干预手段,你要动,要想,你要做出快速反应。
如果能够设计出针对某一种功能异常的很好的干预手段,对脑疾病患者来说也是好事。不一定需要完全摸清机理,只要知道哪一个功能失常,所以对于功能的定量测量又变得非常重要了。
在脑疾病诊治中所研发出的各种干预手段,在应用到人体之前,必须先进行动物实验,这涉及伦理问题。
如果没有研发清楚,是不能够进行临床实验的。因此,建立起很好的猕猴等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疾病模型,就变得非常重要。
科研人员可以在研发出的猕猴的疾病模型上测试诊断手段是否有效,之后再进行临床实验。
除了机理不清楚之外,脑疾病治疗还面临着很难找到特异的药物靶点这个难题。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其他疾病药物的副作用不像脑疾病药物的副作用那么大。这是因为脑疾病产生的原因在于大脑的某些网络出现异常。
有些网络异常产生这种病,另外一些网络异常产生其他疾病。但是药物是针对分子和细胞的,而大脑网络都是由类似的神经细胞跟神经突触联接形成,我们很难找到特异的药物。
这也是为什么大的制药公司做了20年的脑疾病药物研发,其中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以至于多数大公司放弃了相关研发。
因为每种药物的研发周期异常漫长,十几二十年时间,几十亿美金的投入,研制失败率在90%以上,大公司觉得划不来,所以就放弃了。
现在只能依靠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做出很好的产品,大公司才紧随其后投入进去做检验。
在临床前,为判别药物是否可用,也要进行动物实验。检测的首要指标就是药物的安全性,即看动物使用后是否安全,健康会不会受到不良影响,还有药物的代谢问题等等。
以前常常用猕猴等灵长类动物进行药物检测,但目前还缺少灵长类动物的药效检测模型。
这是因为进行药效检测的前提是,猕猴等灵长类动物出现相关疾病的症状,才能进行药效实验。但目前研究人员手中并没有灵长类动物的相关模型,以前的模型都是小鼠的,是不能用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建立模型。
发展方向之三:类脑智能
脑科学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脑机智能技术、类脑研究方面。
在这个领域中,未来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脑机接口和脑机融合的新方法,还有各种脑活动的刺激方法、调控方法以及新一代人工网络模型和计算模型。
尽管现在的深度网络计算模型很好,但与人脑相比,还差得很远。如果能够更进一步研发出类人脑的新型计算模型和新的类似神经元的处理硬件,并将它们应用到新一代计算机上,有可能做出更优秀、更高效的计算机,它们的计算能力也将更接近人类,并且能耗更低,效率也更高。
此外,类脑计算机器人和大数据处理也是未来类脑研究的方向。
接着,我们重点谈谈图灵测试。
大家也许听说过图灵测试,如何判断一台机器具有人的智能?图灵在70年前就提出过这样一个设想:在彼此看不到对方的情况下,分别与一台机器和一个人对话,并在对话过程中,分辨出对方是机器还是人。
如果无法分辨出对方的身份,就可以认定这台机器具有人的智能。其中语义的理解是最关键的。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希望做出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通过测试的标准是什么?现在的标准是,只要有1/3的人在5分钟之内辨别不出跟自己对话的是机器还是人,即可认定机器获胜。
小冰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在中国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通过对话不断提升自己,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回应能力。
虽然问世多年的小冰具有很高的对话能力,但人们还是很容易就知道它不是真的人,而只是一台机器。
在今天,如果真正要做出好的类脑智能,必须依靠新的图灵测试。什么是新的图灵测试?
除了语言能力之外,测试指标还应包括对各种信息的感知能力与处理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让一个机器人和一个人各自操作一只机械手来玩一个玩具,同时要求他们彼此间就动作情况进行对话,以便进行判别。我们很容易发现,类似测试可比跟一台计算机对话复杂多了。
团队合作方面也是测试内容。叫一个机器人与人类合作进行某些活动,比如进行比赛,观察大家是否能够辨别出来队员中哪个是机器人哪个是人。这些都是新的图灵测试所涵盖的内容。
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二三十年内,可能出现能够通过新的图灵测试的、具有通用人工智能的类脑人工智能。
第二部分:关于脑科学应用
各位老师,我用了一些时间谈了关于“脑科学研究”的话题,其实,研究永无止境,而且需要一定的“功力”,这种功力是多方面的,包含学识…..其实,大部分的研究目的是需要应用的,所谓“学以致用”。脑科学在应用板块具体表现在多方面,下面就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临床医学系的研究报告与大家做分享。
1脑机接口 仅通过脑电控制机械手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实验:让一些相应的电极在猴子的大脑皮层中记录它的脑活动,然后解析它大脑的信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猴子可以控制机械臂把香蕉抓过来。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对大脑信号的解码和编码的过程。
应用:
1、半身不遂的人,可以坐在轮椅上,用脑电来控制轮椅的前后左右而了解外界的世界。
2、感觉系统有问题的盲人,他的视网膜是无法感觉到外界世界的光刺激,最直接的就是将摄像头安装在他眼睛附近的地方,将摄像头所获得图像转换成为电信号,直接来刺激大脑皮层,这样就可以让他看到外界的世界。
现状:在脑机接口当中,一个双向调节的问题,不仅是信号向外,还可以向外界的这些信号传递到脑子当中去,这是一些我们梦寐以求的技术。但是现在,它已经变成了可能。
2光遗传学突破
利用在水生的植物当中,获得的光敏感性的离子通道,将它转入到动物的大脑当中去。当一束光打上去以后,使得这个神经元能够兴奋或者抑制,那么这就相当于掌握了单个神经元兴奋和抑制它的开关,进而用光来控制大脑。
实验:在小鼠的实验当中,通过光控制的方法,可以让小脑将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抹杀掉;也能够让一些原本在整个小鼠群体当中非常怯懦的、等级非常低的小鼠, 当被刺激与社会等级相关的核团的时候,这些小鼠会非常的自我膨胀,觉得它是老大,因此变的勇往无前,一下成为群体的老大。这是利用光遗传学控制大脑的一些非常有趣的例子。
应用:癫痫病人的癫痫症发作的病灶,就在大脑当中非常小的核团的位置,植入一根微小的电极,当癫痫开始发作的时候,甚至于他自己都还没有体验到和感知的时候,然后发射这种电脉冲能够将这些癫痫病灶的反应压抑下来,在病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这个症状就缓解掉了。这对这个癫痫症病人一个非常巨大的福利。
现状:在人类当中有的时候其实行为的偏差,或者说一些脑疾病本身,就是大脑当中一些非常小的核团的一些非常小的特异性的功能性变化所造成的。那么这个时候,通过一根很小的电极给它一个微小的扰动,让他局限性的激活或者失活,就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这种深度脑部刺激的方法就可以控制大脑当中非常微小的核团,这个在病人当中已经有了很多应用的实例。
脑科学应用于军事领域,战争形态将向智能化演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海涛的讲述资料,脑科学“从军”会带来什么?
早在1970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就开始组建脑机接口研究团队。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虽然这一技术的研究缺乏突破性进展,其军事应用也缺乏引人注目的亮点,但其催生的旨在帮助失能者的机械臂、机械手等,为发展军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等,提供了技术和生产支持。至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用于实战的各类军用机器人总数近万个。
2018年9月,脑机接口项目负责人宣称:“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和辅助决策系统,战斗机飞行员已能同时操控三架不同类型的飞机。”归纳已有实验和各类预测,脑机接口军事应用的潜力初见形态。 一是协助操控各类无人装备。
比如,协助操作员更准确、高效地操控无人设备;操控无人装备和机器人,代替人类战士深入危险地区或高危场合执行任务;通过脑机接口控制外骨骼强力机器人,以增强人类战士在作战中所需的体力。
二是借助脑机接口进行更高效和更保密的军事通信。
保密与窃密是军事通信对抗的重点和焦点领域,当前,保密与解密技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应用脑机接口进行军事通信获得成功,将使通信技术体制和力量编成、运用方式发生颠覆性改变。
以前都是在得到对方通信信号的基础上,依据共同、公开的技术知识进行通信解密。因为对抗双方的数学基础是共同的,高下基本体现在加解密算法上,所以从理论上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任何加密算法都可以被破译。而应用脑机接口技术时,可能通信双方的主体意识尚未明确,通信就已经完成。所以,对方难以得到通信信号,即使得到,也缺乏解密所需的技术知识,因为相关技术尚未形成通用公共知识基础。
三是提高作战人员的认知能力。
现代战争战场情况复杂多变,未知因素和突发状况增多,需要更加全面地监视战场和获取战场态势,更加快速地获取战场情况,更加准确地做出判断,并尽快做出决策和进行反击。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更快速、高效、准确地完成对战场态势的正确认知。
以军事应用为目标,未来科研人员有望开发出全新的智能化作战信息处理系统、颠覆性军事武器装备和作战指挥决策系统。这将大幅提升作战的智能化水平和指挥决策效能,加速推进新质战斗力生成和作战模式转变。
当前,尽管受限于生物交叉技术的发展,“脑联网”技术远未成熟,但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基于大脑智能的生物智能网络,必将超越现有信息化技术和弱人工智能技术,相关技术的开发运用必将加速推进军事领域的颠覆性变革。未来或可开发出基于“脑联网”的脑脑协同作战平台或系统,有望实现战场感知、后勤保障、武器装备与指挥系统的高度优化与集成,各作战环节和指挥效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中捕获稍纵即逝的先机,实现出奇制胜。
脑科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脑科学与课堂:用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都很重视脑科学研究, 美国101届国会通过一个议案,“命名1990年1月1日开始的十年为脑的十年”。1995年夏,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在日本京都举办的第四届世界神经科学大会上提议把下一世纪(21世纪)称为“脑的世纪”。欧共体成立了“欧洲脑的十年委员会”及脑研究联盟。日本推出了“脑科学时代”计划纲要。而中国也提出了“脑功能及其细胞和分子基础”的研究项目,并列入了国家的“攀登计划”。
很欣慰,近年来,对于脑科学的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被应用,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脑科学与课堂:用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脑学科的最新应用。该模式包括建立学习情感的连接,营造学习环境,设计学习体验,教授内容、技巧与概念,教授知识的应用与拓展,评价学习。脑科学对于人类发展和未来具有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作为脑科学工作者,多读一些与脑科学研究有关的著作,或许能够解决很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各位专家、教授、学者朋友们,借此机会,我也向大家透露一个信息:脑科学完全可以应用在学生的学习领域,而且能实现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为此,我们课题专家组成员共同研发了一套“脑力九极运动”学能系统,以脑力赛事为载体,对学员贯穿专注力、想象力、思维力、理解力、记忆力及阅读力的训练,同时结合国学经典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通过这样的培养,才能实现脑科学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价值,也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减轻家长的焦虑,助力国家义务教育的推进。
我们经过三年来的调研、探索和修正,这套系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获得专家及领导的高度认可,所以,具体教学体系将在2022年全面推行落实,也欢迎大家参与进来共同推动脑科学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第三分部:关于脑科学团队建设 这一部分,我主要是谈,对于有科研精神及科研能力的人,一定要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为核心课题的成员,具体说明如下: 一、身份上的认定:
这一部分,我主要是谈,对于有科研精神及科研能力的人,一定要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为核心课题的成员,具体说明如下:
1.成为国家级行业认可的课题成员;拥有此身份后,便有了职业归宿感,也能在这个系统中有参与权、交流权、提议权等;
2.有了这个身份,就有别与其他学术团体成员,我们将更加清晰地知道我们的职责、使命和方向。
二、行业上的发展: 1.成为委员,让自己的机构有了“金子招牌”; 2.可以服务于更多的机构; 3.可以服务于更多的家庭; 4可以服务于更多的学员; 5.可以不断攀登技术高峰。 三、技术上的提升: 1.成为委员,与行业专家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2.可以在相关课题编制及论文上发表观点和见解,提升学术水平、提升专业知名度; 3.可以得到行业专家更为精准的指导和传承。 四、经营上的支持: 1.成为委员,获得行业内权威的资质认证,可以更好地经营自身机构; 2.可以将自己专项课题在课题组的平台上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服务于更多的人。 五、财富上的增长: 1.成为委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财富共赢; 2.再不用为“招生”发愁,因为有全国的市场和资源提供给专项课题委员实施专项课程,所产生的市场收益归课题委员本人。全国市场资源巨大,只要将专项课题经营好,所产生财富资源将不可限量。 以上仅为我的个人观点,供专家、学者级同行朋友们参考,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二、行业上的发展:
1.成为委员,让自己的机构有了“金子招牌”;
2.可以服务于更多的机构;
3.可以服务于更多的家庭;
4可以服务于更多的学员;
5.可以不断攀登技术高峰。
三、技术上的提升:
1.成为委员,与行业专家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2.可以在相关课题编制及论文上发表观点和见解,提升学术水平、提升专业知名度;
3.可以得到行业专家更为精准的指导和传承。
四、经营上的支持:
1.成为委员,获得行业内权威的资质认证,可以更好地经营自身机构;
2.可以将自己专项课题在课题组的平台上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服务于更多的人。
五、财富上的增长:
1.成为委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财富共赢;
2.再不用为“招生”发愁,因为有全国的市场和资源提供给专项课题委员实施专项课程,所产生的市场收益归课题委员本人。全国市场资源巨大,只要将专项课题经营好,所产生财富资源将不可限量。
15950728315
dx9cz@soh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