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部门:
根据“人生有为”2025第002号文件精神,汪静莹教授提交的各项资料符合“人生有为研究与应用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任职标准,经上海脑科学“学术委”国际论坛专家组审核,特聘汪静莹教授为“人生有为研究与应用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同时兼任“脑科联”专家顾问团顾问。
特此公示。
人生有为研究与应用学术委员会
2025.2.5
汪静莹教授简介:
汪静莹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心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她所在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致力于心理学与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 研究方向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通过非侵入性手段(如经颅电刺激)改善情绪与认知功能,并探索相关脑活动的机制。 情绪与认知的脑机制:结合电刺激技术,研究情绪和认知的神经基础,尤其关注其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大数据与心理学交叉研究:她参与合作发表了《论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学研究变革》,探讨大数据技术对心理学研究逻辑和方法的影响,强调其在提升研究效率和拓展研究领域的潜力。 学术合作与成果 她与朱廷劭、赵楠等学者合作,提出大数据技术能够与心理学问题有机结合,推动心理科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其研究涉及多学科交叉,例如与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合作,结合信息技术分析心理数据。 所属机构与平台 她所在的认知科学与心理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心理研究所)聚焦于意识机制、心理健康调适等领域,强调跨学科合作(如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等)。 心理研究所拥有磁共振成像中心、心理科学数据中心等平台,为她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社会影响与应用 她的研究涉及心理健康干预技术的开发,例如通过神经调控改善情绪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或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心理健康风险,这些方向与心理研究所“促进国民心理健康”的使命一致。 汪静莹的研究结合了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技术,体现了心理研究所“自然科学导向”的特点。
编辑:有为
审核:山石
发布:志红
15950728315
dx9cz@soh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