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为》读书分享008
读《〈人生有为〉(44)第十章 家庭教育现代化,传统家训误解啥》有感
——徐思龙【三开教育集团】
读完《〈人生有为〉(44)第十章 家庭教育现代化,传统家训误解啥》,我仿佛穿越历史长河,领略到传统家训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也对现代家庭教育有了更为深刻且多元的思考。
传统家训作为儒家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在家庭这个微观社会中,扮演着传播文化、规范行为的重要角色。从其起源来看,与我国独特的宗族伦理制度息息相关。周代典型的 “家天下” 政治统治体系,使得 “家” 与 “国” 紧密相连,家训应运而生,旨在维护宗法社会的等级秩序,同时满足家庭适应社会、教育子女的现实需求。在那个公共教育匮乏的时代,家庭成为儿童成长的关键场所,家训为家族的和谐稳定、子孙的教育培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历史渊源,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扎根于社会文化的土壤之中。
家训的形式丰富多样,从西周的口头训诫、遗书家书,到魏晋南北朝独立形态的家庭教育文献,如《颜氏家训》,展现了其随着时间发展演变的轨迹。而家训的内容更是广泛而深刻,涵盖为人处世、读书治学、治国齐家等诸多方面。在为人处世方面,“孝亲敬长,睦亲齐家” 强调家庭伦理,是构建和谐家庭与社会的基石;“治家谨严,勤劳节俭” 将个人品性与家庭兴衰相联系,体现了古人对品德修养和家庭管理的重视;“贵名节,得家声” 把个人荣辱与家庭声誉紧密相连,传承良好家风;“救难济贫,助人为乐” 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宽厚谦恭,谨言慎行” 教导人们修身养性。在读书治学上,重视早期蒙养教育,强调修身立德、立志勉学,为子孙的成长指明方向。在治国齐家方面,倡导奉公勤政、清廉自守、躬耕自立、淡泊名利等价值观,体现了古人的家国情怀与高尚品德。这些丰富的内容,犹如一座宝库,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无尽的智慧源泉。
书中提到,传统家训在道德意识和伦理观念的灌输培养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尽管时代变迁,部分陈旧观念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但其中的精华部分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以身垂范方面,古代家长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子孙树立榜样,这种 “身教” 的力量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依然至关重要。如今,父母因工作忙碌,与孩子相处时间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曾国藩在《诫子书》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传递正能量,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楷模。
“训” 儿有道的理念同样值得深入思考。“孝亲敬长,长幼有序” 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当下小家庭居多,部分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对权威的认同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我们应重视家庭伦理教育,培养孩子的尊重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家庭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刻苦学习,志存高远” 提醒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志向和学习兴趣。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从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目标。“勤俭节约,量入为出” 的治家理念在现代社会也不过时。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教育孩子珍惜资源,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避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让他们明白节俭是一种美德,关乎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家庭的长远发展。
传统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蕴含的教育智慧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家训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当代家庭的教育方法。让传统家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下一代贡献力量,让良好的家风在家庭中代代相传,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点击下面链接查询 百度百科 《人生有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7%94%9F%E6%9C%89%E4%B8%BA/64809538?fr=ge_ala
编辑:有为
供稿:徐思龙
审核:山石
发布: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