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为》序(三)
著名科学计量学家教授 蒋国华院长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教育界有一个观点已渐趋达成共识,那就是,教育的本质在于点亮人生。中国教育报前几年还曾就此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教育的力量在于点亮人生》。
倘若从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立法实施义务教育开始算起,近代学校经历了400余年,才抵达了全球相当国家教育基本普及的程度。及至当代,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一个人从孩提时代走进学校,“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毋庸讳言,这个问题乃是起源于对“教育与人生”的思考。
这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前者,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其代表人物,西方有亚里斯多德,东方有孔夫子;后者,百余年来,美欧有杜威,中国有陶行知、叶圣陶。
然而,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教育与人生”的研究与思考始终徘徊在教育理论界的边缘地带。随着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20多年前提出“生本教育”和更早些首都基础教育界知名教育改革家、北京十一学校原校长、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李金初构建出 “人生中心教育”理论,这种边缘化情形才有所改观。
在今年5月中国科技会堂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上,得知江苏老乡戴翔先生,历经近十年寒暑,著有《人生有为》,且行将付梓,颇有眼前一亮之感。
哲人们说,“人的差别来源于学习。” 学习,广义上说,乃是与人类诞生同寿的,直至生命的终点。这就是古人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之意吧!是故,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戴先生提出“人生有为”,疑似把郭教授的“生本教育”和李校长的“人生中心教育”思想,拓展开去了,涵盖到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
戴先生告诉我,希冀这部《人生有为》能给当前的教育研究增添一抹新绿,能在社会、家庭与个人之间,在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在世界、国家与公民之间架起一座小小的桥梁,他便心满意足了。
遵老乡之嘱,写了这么几句话。是为序。
2024年初夏于北京
蒋国华,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历任民进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民进十二届北京市委秘书长;北京市十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普翻译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第18届太平洋科学大会留学生专题会议中方主席;第一、二、三届科研量化评价国际研讨会大会主席;第九届国际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大会主席;现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网站总编辑;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王忍之,1952年9月至1955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在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马列主义研究院和国家计委从事历史、逻辑、国际共运、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的研究。
1978年后,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82年4月,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兼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主席团委员。
1987年2月至1992年底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92年底,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任职时间到2000年7月),兼任中国地方志学会会长,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欢迎您订阅40.2万字限量、精装、彩印、珍藏版教育专著《人生有为》,她是老师、家长及孩子的“良师益友”。
请在手机下方右侧“报名”处填写订阅信息,全国统一发行 365/本。感谢您对知识的尊重、理解与支持。联系电话:159 5072 8315(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我们以此方式与您建立缘分的链接,希望以《人生有为》为载体,展开我们与众不同的生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