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问道 精英会师》
追随名人之足迹
感受文化之底蕴
共赏山海之盛景
破局立新谋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一、会议名称:
脑科学“崂山会师”——脑科学核心成员+部长级高层会议
二、会议主题:
破局立新谋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
三、会议议程:
21日上午09:00——11:30
平台发展战略报告及研讨
21日下午14:30——22:00
平台发展框架建设及研讨
22日上午09:00——11:30
平台发展项目标准及研讨
22日下午14:30——22:00
平台发展市场规划及研讨
23日上午09:00——11:30
平台发展战略布局及研讨
23日下午14:00——16:00
平台发展同愿同行签约仪式
四、参会人员:
课题组核心成员及新进人员
五、会议时间:
2023.11.21—23 (上午9:00——晚上22:00)
六、会议地点:
崂山别院(青岛市崂山风景区)
七、参会须知:
1.全程专注于会议 ;
2.严格遵照会议议程执行;
3.带笔记本电脑1台及u盘1只;
4.运动鞋一双。
八、会议联系人:
庞馨龙 13584449979
窦毓凤 18563964315
沿着黄河遇见海 海上仙山邀您来
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是我国大陆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山幽海阔,物丰人杰,生机盎然,拥有美妙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是灵秀之地。
古往今来,崂山备受帝王将相、达官显要、文人雅士、名道高僧推崇,历代文人大儒也游览崂山留下经典名作,予人以美的享受与思悟之妙,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知到崂山的内涵与风韵。
《环宇记》载:“秦始皇登劳盛山望蓬莱。”相传秦始皇从琅琊去芝罘途中曾到过崂山,今崂山太清宫东山狍子峰西麓路旁尚有后人的摩崖石刻:“波海参天——始皇帝二十八年游此山。”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太始四年夏四月,幸不其,祠神人于交门宫。”不其即不其山,西汉初年不其山泛指崂山之名称。
东汉时期逄萌、郑玄在崂山“养志修道,著书授徒”。南北朝明僧绍,明代黄宗昌、高弘图、蓝田,清代顾炎武、高凤翰等均到访崂山,并留下墨宝。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崂山道士》《香玉》,更是让崂山之名广为传播。
南燕地理学家晏谟398年著《齐地记》称:“泰山虽云高,不及东海崂。”
隋唐时期,以唐代诗仙李白为代表的游仙的兴起,中国旅游开始走向世界。李白游崂山时留有名句“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传神地表达了崂山的意境。
元代显道邱处机1197年记有:“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九州。”“陕右名高华岳稀,江南尤物九华奇。鳌山下枕东洋海,秀出山东人不知。”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1658年《劳山歌》记有:“崂山拔地九千丈,崔巍势压齐之东。下视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气色鸿蒙。”如临其境,登高望远,可以瞩目碧波万顷,可以远眺礁岩海岛,可以欣赏幻彩云霞,可以领略奇峰异石。
崂山是让人赏心悦目、沉醉其间的,一如清代文人林绍言的诗赞:“相约访仙界,今宵宿太清。烟澄山月小,夜静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叶惊。悄然成独坐,细数晓钟声。”
1912年9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来到青岛视察。期间在山东同盟会领导人徐镜心、刘冠三陪同下,游览了崂山。在登山的路上,孙中山与他们边走边聊,不觉已爬上了海拔1132.7米的崂山山顶。
康有为,是20世纪最早进行崂山书写的文化名人之一,曾游历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与青岛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17年到1927年十年间,他两次来青岛,两次登崂山,并在青岛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近代名人中,徐世昌、康有为、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郁达夫、郭沫若、柳亚子、臧克家、贺敬之等先后来过崂山,留下了大量佳话名作。诗人贺敬之1985年赋诗:“ 黄山尽美恐非真,山川各异似才人。崂山逊君云与海,君无崂山海上云。”
1956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到青岛休养考察,他仰慕崂山之名,乘车由王哥庄进山,游览了太平兴国院和华严寺。到达华严寺之后,郭沫若饱览山海美色,品尝了当地的崂山茶。
1957年7月17日至21日,朱德在青岛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和省市委书记会议期间,由公安部长罗瑞卿大将陪同,登上了风光绮丽的崂山。在步入北九水的“内二水”时,他被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色吸引住了。
1979年7月30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在海军首长和省、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崂山视察工作,游览了太清宫,不久后便成立了“崂山风景点恢复领导小组”。
崂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山海之间蕴藏大道千秋,是现代文明与自然景观互相融会贯通之地,以幽静飘逸,洒脱自然的姿态而著称于世。
愿“脑科学学科建设”乘势而为、聚士而为、得才而为......